有人说,清代有两座诗词高峰,一座叫纳兰性德,一座叫仓央嘉措。
1685年,纳兰性德病逝,年仅30岁。
这一年,仓央嘉措两岁。
他们,一个是京城人间富贵花,一个是雪域高原最大的王。
迥然不同的命运,最终却怀揣着一致的深情,一样的身不由己,殊途同归。
三百多年前的西藏,正值风云变幻的多事之秋。
1682年(康熙二十一年),在刚刚重建竣工的布达拉宫里,西藏宗教和政治的最高领袖——叱咤风云的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圆寂。
他的亲信弟子桑杰嘉措,为了继续利用五世达赖的权威掌管藏传佛教格鲁派(俗称黄教)事务,控制西藏行政权力,决定秘不发丧,向外界宣布达赖喇嘛已“入定”,进行无限期的修行,不见来人,一切事务暂由“第巴”处理。
这个“第巴”说的正是桑杰嘉措自己。
在藏语里,“第巴”(亦称第斯)指的就是由达赖任命、管理行政事务的最高官员,俗称“藏王”。
桑杰嘉措一面欺瞒僧侣民众和当朝的康熙皇帝,一面暗地里派人到民间寻找转世灵童,一旦日后秘密泄露也能马上迎六世达赖入宫,迅速稳定局势。
次年,桑杰嘉措派出的几位红衣喇嘛秘密到了藏南门隅纳拉山下,一个叫“域松”的小地方。
那里水草丰美,人物风流,孕育出性情洒脱、崇尚爱情的门巴族人。族人大都信奉藏传佛教的宁玛派,即俗称的红教,这派的教规并不禁止僧侣娶妻生子。因此,门隅又被称为“培域吉莫穹”,意为“隐秘的乐园”。
那天,使者推开了一扇大门,从此改变了一个普通农奴小孩一生的命运。
不满周岁的仓央嘉措,被从天而降的神示选中——使者宣布他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。
十多年过去了,1696年(康熙三十五年),蒙古准噶尔部叛乱,康熙御驾亲征。很偶然一个机会,他从俘虏的口中知道了五世达赖去世多年的消息。
康熙震怒,立刻降旨责问桑杰嘉措。
至此,桑杰嘉措只好赶紧密奏康熙坦诚错误,称自己只是为了大局着想,怕藏民生变导致众生不幸,才秘而不宣。他还恳求康熙也不要把真相泄露出去。
此前,桑杰嘉措对仓央嘉措选而不立,留为备用,置于严密控制之下。
除了自己可以独揽大权外,据说五世达赖生前也确实为了安定西藏局势,立言“须得守密十二年”,只不过,桑杰嘉措权重,超越了数年。
1697年,已经14岁的仓央嘉措第一次离开家乡,在看不见的力量驱使下,踏入混沌的未知世界。
他被桑杰嘉措自藏南迎回了拉萨,途径浪卡子时,与事先约好的黄教大师五世班禅洛桑益西会面。
就着桑杰嘉措的牵引安排,仓央嘉措拜五世班禅为师,剃发受了沙弥戒,取法名罗桑仁增仓央嘉措。
10月25日是藏族的燃灯节,拉萨街头灯火通明。那天,布达拉宫举行了肃穆庄重的坐床典礼,仓央嘉措正式成为六世达赖喇嘛。
一段非比寻常却又曲折短暂的达赖生涯,就此拉开了序幕。
仓央嘉措成为了雪域高原上最大的王,有名而无实。
他在桑杰嘉措的指引和监督下,学习如何做一个像模像样的“王”。
头一件事,就是日以继夜地“补课”——学经。
桑杰嘉措为他请来五世班禅讲经,另外还有三位著名的经师。
为了督促仓央嘉措学经,桑杰嘉措还亲自讲授。史书载,桑杰嘉措本人,“博学并精通五明、医药及历算等著述颇多”。
因此,一部经典仓央嘉措往往要跟着学三次。
无论显密,不分流派,全都加以闻习。
冬季,仓央嘉措还要在雪地上学跳“一楞金刚”“三楞金刚”“五楞金刚”等各种金刚步法、舞姿。
以自由之身长大的仓央嘉措,对此难免不适,感到枷锁加身。
巍巍布达拉宫,高墙深远,戒律森严,佛法浩瀚。
压抑的气氛,一切如数投影在少年心上。
一旦他有所松倦,表现出丝毫厌恶情绪,那些皤发皓首的经师便会躬身其后,双手合十,勉力规劝:
“您圣明!劳驾!请别这样。请坐下来好好听。如果您不听的话,第巴就该责骂我了。”
随着年龄渐增,环绕身侧的权力角逐日趋激烈。而他却一直被悬置在权力的争夺之外,活像个提线木偶。
这种种际遇,使得仓央嘉措更加抗拒。
他深深怀念家乡的一切,向往高墙外的蔚蓝天空。
- 从东边的山尖上,
- 白亮的月儿出来了。
- “未生娘”底脸儿,
- 在心中已渐渐地显现。
(注:仓央嘉措的诗歌都以藏文所写,该节选自于道泉汉译本。于道泉开启了仓央嘉措诗歌翻译研究的先河。)
之后,仓央嘉措便以激烈而大胆的言行,让自己短暂的达赖生涯散发出动人异彩。
据《列隆吉仲日记》记载,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内公然“身穿绸缎便装,手戴戒指,头蓄长发,醉心歌舞游宴”。
又传闻他在布达拉宫后别开了一个小门,自带钥匙,夜幕降临后便头戴假发,微服夜出,化名宕桑旺波。
某一夜,大雪纷纷扬扬,布达拉宫积雪甚厚。夜半时分宫里的守卫发现,雪上有一串神秘的足迹直通达赖的卧室,以为有刺客,急忙推门,一看仓央嘉措安卧于床,并没有什么刺客的踪影,再一看仓央嘉措的靴子上还挂着未化的雪。
不久,仓央嘉措混迹于拉萨城中的事情便暴露了。
拉萨八廓街上有一部分墙上涂黄颜色的房子,在传说中,这些黄墙的家里都有女子同仓央嘉措有过往来。因此,涂上黄色以作区别,略有一点炫耀的意思——在彼时的习俗里,以为有女性同达赖喇嘛这样的活佛交往,乃是一种荣耀,会得到很大的福分。
- 曾虑多情损梵行,入山又恐别倾城。
- 世间安得双全法,不负如来不负卿。
(曾缄译本,该七言本为仓央嘉措汉译本中流传最广、警句最多、影响最大的译本。)
秘密泄露出去后,仓央嘉措依旧我行我素,甚至公开宣称:
“在布达拉宫,是活佛仓央嘉措;在拉萨大街上,是荡子宕桑旺波。”
他一方面是神圣的喇嘛,代表西藏宗教和政治的最高权柄;一方面却又浪迹街头,寻芳猎艳,是一个追求醇酒妇人的情种。
但实际上说是两面,做活佛非其所愿,做一个普通人,过正常人的生活才是他的本意。
与红教不同,黄教戒律极为森严,杀、淫、妄、盗、酒五大戒律,神圣不可犯。而仓央嘉措却做出极为惊世骇俗的举动,冲破宗教的清规戒律,成了一个宗教叛逆者。
这就为桑杰嘉措的政敌提供了可供攻击的口实。
1701年,统治西藏的蒙古和硕特首领拉藏汗对六世达赖喇嘛的身份提出质疑。
拉藏汗向康熙奏疏,怀疑仓央嘉措不是真的达赖化身。康熙只好派钦差使者前来验明正身。
使者到了,请仓央嘉措裸体坐在座上,细观他前后左右,也没有看出什么不妥之处,于是回禀康熙:“此喇嘛不知是否是五世达赖化身,但确有圆满圣体之法相。”
经此一事,仓央嘉措愈发厌恶所处位置上的束缚与虚伪。
1702年,仓央嘉措在巡游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时,当面拒绝了五世班禅为其受比丘戒,同时要求交回之前所受的出家戒和沙弥戒,改穿俗人服装。这吓得三大寺的堪布和桑杰嘉措不停地劝阻和警告。
但仓央嘉措早已对人人垂涎的牢笼高位心生不满,去意已决。
- 白色的野鹤啊,
- 请将飞的本领借我一用。
- 我不到远处去耽搁,
- 到理塘去一遭就回来。
(选自于道泉汉译本)
这边仓央嘉措恨不得立刻摘干净权力的牵引,那边桑杰嘉措与拉藏汗围绕着权力的争夺却日益激烈。
1703年,桑杰嘉措与拉藏汗的关系恶化,不得不宣布退位,由其子阿旺仁钦继任第巴,桑杰嘉措本人退居幕后。桑杰嘉措的卸任是以拉藏汗撤出拉萨回青海作为交换条件。
但权力问题向来是难以调和的,矛盾双方终有一战。
1705年,桑杰嘉措“以拉藏汗终为己害”,企图毒杀拉藏汗,但是没有成功,便集结卫藏民兵,准备以武力驱逐和硕特势力。而拉藏汗也火速增调青海蒙骑入藏。
这年七月,双方在拉萨城郊激战,桑杰嘉措兵败被擒杀。
桑杰嘉措死后,厄运随之降临到仓央嘉措头上。
拉藏汗召集三大寺喇嘛上层,想用和平的手段废除桑杰嘉措所立的仓央嘉措,但遭到了抵制。
会上不仅没有一个人同意仓央嘉措是假的,甚至喇嘛们还主动为仓央嘉措辩护,说他之前有失的行为是“迷失菩提”和“游戏三昧,未破戒体”,认为他形似放荡不羁,实则清净无染。
和平方法既然走不通,拉藏汗便决定用武力强行废立。
汉藏史籍对此出现了不同的记载,也就是说,围绕着仓央嘉措的最后下场,有着迥然不同的记载。
关于仓央嘉措最后的命运,历史版本甚多,实在是一桩无解的公案。
大致有两种说法:一种认为他在被“执献京师”的途中,死在青海湖附近,年仅24岁;另一种认为那时他并没有死,戏还要继续唱。
头一种说法以官方的记载为代表。《清史稿》载,“桑杰以拉藏汗终为己害,谋毒之,未遂,欲以兵逐之。拉藏汗集众讨诛桑杰。诏封翊法恭顺拉藏汗。因奏废桑杰所立达赖,诏送京师。行至青海道死,依其俗,行事悖乱者抛弃尸骸。卒年二十五(汉族一般用虚岁计年)。时康熙四十六年(1707年)”。
相反的说法,则见于法尊法师所著《西藏民族政教史》:“次因藏王佛海与蒙古拉桑王不睦、佛海遇害。康熙命钦使到藏调解办理,拉桑复以种种杂言谤毁,钦使无可如何,乃迎大师进京请旨。行至青海地界时,皇上降旨斥责钦使办理不善,钦使进退维艰之时,大师乃舍弃名位决然遁去。周游印度、尼泊尔、康、藏、甘、青、蒙古等处。宏法利生,事业无边。尔时钦差只好呈报圆寂,一场公案,乃告结束。”
当代学者牙含章考究后又提出新的看法,仓央嘉措被送到内地后,皇帝将他软禁在五台山,后来死在了那里。
种种结局,历史与传说并行,莫衷一是。
但仓央嘉措消失后,这桩公案并未结束,风波也远未平息。
西藏政局依然动荡不安,拉藏汗从仓央嘉措的事件中看清了达赖在蒙藏人民心中的地位,于是他效法桑杰嘉措的法子,改立益西嘉措为六世达赖。康熙也在1709年册封了拉藏汗所立的达赖为六世达赖,孰料拉萨三大寺僧众以及青海蒙古的首领根本不买账。
拉萨三大寺及青海蒙古部落根据仓央嘉措生前所吟唱的诗歌——“我不到远处去耽搁,到理塘去一遭就回来”,另在理塘地区找了一位转世灵童——格桑嘉措。
藏史中称益西嘉措为“门巴喇嘛”“执白莲者”“先生”“阁下”,甚至直呼“门巴人”,而对于他们认为是仓央嘉措转世的格桑嘉措,则用达赖的一般尊称“杰旺”。这些都足以见出仓央嘉措在藏人心目中的地位,人们对他的思念之情有增无减。
1720年,清朝进兵西藏,不得已正式承认格桑嘉措达赖喇嘛的身份,却认定他是五世达赖的转世,也就是不承认仓央嘉措的地位。
但是不管官方说法如何,藏族僧俗人等都坚持仓央嘉措就是六世达赖,而格桑嘉措是七世达赖。
直到60年后,康熙的孙子乾隆才顺从藏族人民的意愿,正式承认格桑嘉措的转世坚白嘉措是八世达赖喇嘛。这样一来,格桑嘉措在官方的记载中就变成了七世达赖喇嘛,等于变相承认了仓央嘉措的六世达赖喇嘛身份。
随着时间推移,藏族人民广泛地吟咏仓央嘉措的诗歌,来寄托对他的同情和怀念。
藏民们通过民歌表达他们对仓央嘉措的理解:“活佛仓央嘉措,别怪他风流浪荡。他所寻求的东西,和人们没有两样。”
在《七世达赖传》的记载中,1706年5月17日那一天,当仓央嘉措从拉鲁嘎才被押解出行时,无数信仰达赖的藏民乌泱泱堆叠在路上,一眼望不到尽头,信仰之力使他们眼泪涌出,泪流满面。人们请求达赖为一切众生祈祷,然后为他献上了数不清的洁白哈达。
当他走到哲蚌寺时,僧侣们也眼含着泪,在一片祈请声中,舍命从蒙古人手中抢走仓央嘉措,迎至了甘丹颇章。
拉藏汗听说后,立马调兵攻打。那时,仓央嘉措看着眼前紧张的对峙,生出不忍之心,他说:“生死对我已无什么损失。”说完,他无所畏惧地径直走向蒙军,一去不复返。
吊诡的是,三百多年后,早已隐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仓央嘉措,却突然成为这个时代的顶流。
“你见或不见我,情都在那里,不增不减”;
“那一世,我转山转水转佛塔,不为修来世,只为在途中与你相遇”;
“我问佛……佛曰……”;
“第一最好不相见,如此便可不相恋……第十最好不相遇,如此便可不相聚”;
“我放下过天地,却从未放下过你”;
“为了今生遇见你,我在前世早已留有余地”;
“用一朵莲花商量我们的来世,再用一生的时间奔向对方”;
“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,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”;
只要是带有肤浅的禅意,或者是出现西藏文化符号的诗句,都被一股脑地归入仓央嘉措名下。
但这些“仓央嘉措最美的诗句”,几乎都与他毫无关系。
比如年轻人失恋后最喜引用的《十诫诗》,其实只有“第一”“第二”是仓央嘉措所作,剩下的不过是网友倾情免费演绎。
或真或假的仓央嘉措情歌一次又一次被转载,他的名字一次又一次被写入畅销书策划选题,人们一会儿说他是浪荡公子,写的是黄色歌曲,一会儿又夸他为反封建斗士……
最终,还是没能让他在历史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爱与恨。
人们或许只是听说过“仓央嘉措”这个名字,却连他到底是谁,什么时代的人,有过什么样的故事,哪些才是他真正的诗歌都不清楚。
他成为了一个“遥远神秘的意境符号”,或者是品味的象征。
他本来就是个很孤独的诗人,经过时代的包装后,还是很孤独。
对于仓央嘉措同时代的前辈纳兰性德,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说:“家家争唱《饮水词》,纳兰心事几曾知?”
对于仓央嘉措,又何曾不是一样的境况?
一直被误读,从未被理解。
雪域高原上,他的背影孤独又落寞。
在布达拉宫,仓央嘉措的塑像前,一般导游会停下来为游客讲一讲他的传奇,但他的塑像前没有酥油灯,也很少再有人敬献哈达。
他的像,不过是一具普普通通的泥塑。
参考文献:
[清]仓央嘉措、阿旺伦珠达吉著;庄晶译:《仓央嘉措情歌及秘传》,民族出版社,1981年
黄颢、吴碧云编:《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》,西藏人民出版社,1982年
荣立宇:《仓央嘉措及其诗歌研究二十年(1990-2011)》,《内蒙古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2年第5期
荣立宇:《仓央嘉措诗歌翻译与传播研究》,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,2013年
黄颢、吴碧云:《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生平考略》,《西藏研究》,1981年
于乃昌:《仓央嘉措生平疏议》,《西藏研究》,1982年第3期
董波:《情寄雪域,梦留深宫——纪念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诞生315周年》,《成都师专学报》,1999年第1期
弗朗西斯·培根·汤因比,这位英国历史学家,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理论视角,对历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。他的理论贡献,尤其是他对历史观的革新和对人类文明的理解,为我们理解过去、现在和未来提供了新的视角。 汤因比的历史观,强调了历史的动态性和详情>>
在中国历史上,有许多皇族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。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权力斗争和阴谋诡计,最终往往以悲剧收场。李承乾,唐朝的一位皇子,就是这样一位悲剧性的人物。他的故事,不仅是一个皇族的悲剧,更是一个时代的反思。 李承乾是唐高祖李渊的长子,他详情>>
在时尚界,有很多传奇般的相遇和合作。其中,法国时尚品牌香奈儿的创始人可可·香奈儿与英国时尚教父、奢侈品牌Balenciaga的创始人克里斯托弗·巴伦蒂埃的邂逅,无疑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。那么,这两位时尚界的巨头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?详情>>
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·梵高,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和激情四溢的创作风格,成为了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。然而,在他的一生中,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——他的父母是否有幸见证了他的成名? 梵高的父亲是荷兰南部一个小镇的牧师,他的母亲是一位家详情>>
在中国历史上,有许多英勇善战的英雄人物,他们的事迹被后人传颂不衰。今天,我们要讲述的就是曹魏名将曹仁与曹洪这对兄弟的传奇一生,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。 一、曹仁与曹洪的身世与成长 曹仁,字子孝,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将领详情>>
在人类历史上,有许多杰出的人物,他们的才华横溢,为世界带来了无数的贡献。其中,法国哲学家、数学家、物理学家笛卡尔(René Descartes)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。然而,关于他的真实身份,人们一直存在争议。本文将以笛卡尔还是笛卡详情>>
在艺术史上,梵高和高更的名字总是紧密相连。他们的艺术作品,风格各异,却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。然而,他们之间的关系,却一直被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之下。今天,我们就来揭开这段被遗忘的情侣故事。 梵高和高更是在1886年的法国南部阿尔勒详情>>
在中韩两国的历史长河中,都涌现出了许多英勇善战的民族英雄。他们在战争中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,成为了后人传颂的楷模。今天,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韩国的民族英雄李舜臣,看看他在中国历史上是否有与之相匹敌的将领。 一、李舜臣的传奇战绩 李详情>>
在中国历史上,有许多皇族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。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权力斗争和阴谋诡计,最终往往以悲剧收场。李承乾,唐朝的一位皇子,就是这样一位悲剧性的人物。他的故事,不仅是一个皇族的悲剧,更是一个时代的反思。 李承乾是唐高祖李渊的长子,他详情>>
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,也没有自杀,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——蒙古高原,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“奇迹”。 元朝的灭亡,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,详情>>
1、将、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,一个是武官。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,是名副其实的“百官之长”。2、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,他们是“一军之长”,通常都要率兵打仗、守土护疆。将、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>>
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,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。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,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。今天,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曹操的本意是的是杨修的一人一口酥吗?的历史知识,赶快来看看吧。曹操的本意是的是杨修的一人一口酥吗?杨详情>>
在之前的文章中,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湖北省与周边各省区划变迁的故事,例如湖北省与安徽省、湖北省与湖南省、湖北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区划变迁。今天,我们聊聊湖北省与河南省之间的区划调整。在明朝统治的前期,湖广省北部的16个县,曾经划入河南详情>>